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有关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青海境内新能源发电已经实现了全额收购,目前不存在弃光、弃风现象
而对于踩着资金链这条高空绳索跳舞的李河君来说,金安桥的历练让他有自信能够复制成功。由此看来,这一收入相对于数百亿的光伏投资来说,仍然仅仅是几分之一。
事实上,他坚信只有像汉能这样拥有强大资金实力的公司才具备做成光伏薄膜的核心竞争力。此后几年,从几万千瓦到几十万千瓦的水电站,李河君做了很多,但他真正让他实现突破的是2002年去云南的一次考察。然而,李河君在金沙江上庞大的水电计划推进远没有想象中的顺利,等待他的是一场暴风雨。在很多同行业者眼里,我就是破坏者。主席对下属非常信任。
他在2009年初的公司年会上做了一个题为我有一个判断的讲话,我仿佛已经看到晶硅一片死尸。他们当时看我比较困难,说愿意出450亿买我的水电站,李河君透露,如果卖了,我们可以净挣300亿。自信在这位亿万富豪的商业世界里,扮演着重要角色。
他发现风场的利润薄,不仅需要争夺风力资源良好的基地,还随时面临弃风限电的挑战,稍不留心就会亏损。而实际上,汉能资金的另一渠道是负责其上游装备的上市公司汉能太阳能集团。必须一下子做上规模,否则没有成功的希望。尽管那时民营资本进入百万级水电项目在中国史无前例,他一举与云南省签下了8座水电站中的6座,总装机规模达2,300多万千瓦,超过三峡水电站。
李河君投入太阳能薄膜的宏伟计划前所未有的浩大。事实上,他坚信只有像汉能这样拥有强大资金实力的公司才具备做成光伏薄膜的核心竞争力。
李河君颇为满意地说。2011年,李河君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成为在香港上市的硅基薄膜太阳能设备制造商铂阳太阳能(HK 00566)的实际控制人,从而直入上游装备制造。2006年,身为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的李河君被意外推举为工商联旗下全联新能源商会会长,协会成员包括无锡尚德、江西赛维等当时在光伏领域风头正劲的明星公司。有这么多钱,当时一下子不知道该干什么了!李河君称,我们彷徨了3个月。
显然,在他看来自己遭遇的挫折源于动了大型国企的蛋糕。不到10年间,数万座的小水电站在中国各地的江河上建成,其中大部分是民营水电。更多的外界质疑源于汉能的资金来源和资金链条。尽管李河君对自己学习工科出身的背景颇为自豪,但他似乎天生就没有计划安心的做一名工程师。
然而,外界对于汉能宣称的3GW产能却充满质疑:除了广东河源和四川双流,汉能大多数基地都处于停产状态。他的家人很早就做生意,已经在河源4年的王俊娟说,老爷子现在80多岁了,还每天一早让司机带着他到自己所有的产业转一圈。
所有的部委都批了,只剩发改委(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不同意他们不相信民营企业有能力干成这样的项目,认为该给国有企业干。他在其书中不止一处记载了金安桥水电站建设时面对的资金压力:最困难的时候,汉能将多年积攒下来的风险准备金全部投了进去,金安桥却像无底洞一样总也填不满一位部级领导对我说,如果汉能能把金安桥这个项目的难关跨过去,未来没有什么事情会过不去。
李河君在母校演讲时的这句话引来全场笑声一片。不过光伏行业的现实发展却让李河君发现不是他预想中的那回事:从2006年到2009年,仅3年时间,光伏度电成本便由3元降到了1元;而又过了2年,度电成本就已经达到了0.5元。当时大家的一致意见是,我们在水电站旁边建一个晶硅厂,把所有竞争对手都灭掉,可以赚快钱!李河君透露说。王俊娟说,言谈举止中透露出女强人作风。但李河君有自己的理论,建国以来,所有大型水电站,没有一个不是未批先建的。4年前带着汉能踏入太阳能薄膜产业时,李河君又一次选择站在了所有人的对立面公司内、同行和外界舆论。
当时有一个分管金安桥项目的副总裁就中途跑了,他觉得肯定干不了,跟着我干肯定要坐牢。今年9月,上市公司宣布以3.5亿元收购汉能控股掌控的米尔所勒公司的CIGS技术;9月底,汉能太阳能公告称关联公司汉能集团仍拖欠其工程款20.92亿元逾期未还,随后公告称将分期到今年底前还清。
我们基本上是以抄底的价格收的。这12块被大家一顿饭就吃掉了,让我感觉到挣钱的不易。
发改委的怀疑并非没有根据。在这之前,李河君曾尝试过在风能领域发展,但没有发展起来。
踌躇之际,他遇到了一位在读金融的高中同学。河源是汉能的延安,在这儿做事情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山水秀丽,景色宜人的河源是传统的客家人聚居地。李河君边诵读边解释,暗示这些就是他的信条和成功秘诀。
据他透露,汉能有一个全球并购委员会,由两个特别关键的团队组成一个是技术组,一个是商务组,他们的工作就是全球看技术,做并购。汉能收购的三家薄膜公司虽然都做CIGS,但技术线路完全不同,要整合也不是短时间的事情。
破坏者的哲学今年8月,李河君在宽大的办公室里向记者谈论着自己的商业宏图,他有着中国文化中被推崇的方正仪表,你很难把破坏者的形象,和这位西装革履的儒雅中年男人联系起来。主席对下属非常信任。
技术、产能和资金的是与非李河君海外并购的三家公司全部是薄膜领域最为热门的铜铟镓硒技术(CIGS)公司,分别是德国的索利博尔公司(Solibro)、美国的米尔所勒公司(MiaSol)以及全球太阳能源公司(Global Solar Energy)。李河君说,这个阴差阳错的差事是他在商业上实现二次转身的起点。
从1994年开始,我们只专注做一件事清洁能源。李河君笑着回忆说。据李河君此前对媒体的透露,汉能收购米尔所勒公司的价格仅为其最高估值时的十分之一,而这家由硬盘技术人事创办的公司曾经吸引的风险投资金额就达5.5亿美元。什么是核心竞争力?告诉你也干不了这就是核心竞争力,李河君说得很笃定,(做光伏薄膜)第一要有技术,第二要有银子。
汉能投了300亿才刚把(薄膜)行业做起来。光伏有个毛病,从投产,到达产,再到满产,需要半年到一年,甚至更长时间,装备需要不断调试以达到转化率,李河君解释说,此外,去年受到欧美光伏双反的影响,订单也难以释放。
汉能并未透露收购金额,但三家公司被收购的时间恰恰处于2012年下半年至2013年上半年这一全球光伏市场遭遇寒冬的时期。闯入光伏后,李河君不断对外宣扬他这个饱受争议的观点
航禹太阳能执行董事丁文磊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讲道。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透露,该基金未来投资将以发展光伏电站和光伏产业整合以及天然气终端接收站、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展开。